抗疫一線傳真 方艙醫(yī)院里的“知心姐姐”
寧德網(wǎng)消息(寧德晚報記者 林珺) “小楊,今天覺得怎么樣?剛吃完飯吧,起來走一走。”19日中午,到達武漢客廳方艙醫(yī)院上班后,寧德馳援武漢專科護理隊隊長、市康復醫(yī)院主管護師林燕梅第一時間來到B1區(qū)235床,查看19歲患者小楊的病情。
“這孩子剛?cè)朐簳r情緒很消沉,他居住的社區(qū)專門打來電話,希望我們多留意并開導一下他。”林燕梅說。有著16年精神科護理經(jīng)驗的林燕梅,主動接下了這個任務,她發(fā)現(xiàn),小楊總是躺在病床上,不和別人交流,也不愛起床走動,甚至不肯吃飯、服藥。“我叫他和我們一起跳跳舞、做做操,他從來都不理的。”隔壁床的患者告訴林燕梅。
“我們精神科的護理工作,一直倡導要回歸護理本質(zhì),就是通過生活護理去觀察患者的病情,包括心理和生理的變化。”于是,林燕梅每次巡視病房時,都會來到小楊的病床前,和他聊聊天。漸漸地,小楊打開了封閉的心扉,愿意聽林燕梅說話,愿意起床走動、配合治療,臉上也露出了笑容。“他現(xiàn)在叫我護士姐姐,最聽我的話了,今天他還當上病房志愿者呢。”林燕梅笑著說。
林燕梅告訴記者,面對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,患者們難免會恐懼、擔憂,所以她在方艙醫(yī)院做得最多的動作,就是對著患者豎起大拇指,或者用手指“比心”,希望讓患者看到希望,增強戰(zhàn)勝病毒的勇氣和信心,“這里的患者都很好,不停對我們說‘謝謝’,還總是給我們‘點贊’,這就是對我們戰(zhàn)‘疫’的最大回報了,除了感動,我們也都很欣慰。”
除了是患者的“知心姐姐”,身為共產(chǎn)黨員、主管護師的林燕梅,還要當好寧德馳援武漢??谱o理隊的隊長,“隊里‘90后’小姑娘多,平時我會時刻交代她們,做好自我防護工作,我們10名隊員都要順利完成任務,平平安安歸來。”
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近8個小時,下班回到駐地酒店時,已經(jīng)是深夜了,林燕梅坦言,每一天的工作對自己的體力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(zhàn),但家人的支持又給了她巨大的動力。“媽媽,今天你見到鐘南山院士了嗎?”讀初中一年級的兒子,最崇拜科學家,當知道媽媽要去武漢時,他以為媽媽每天都能見到鐘南山院士,還覺得特別羨慕。
“快了,等這里的病人們都康復了,等大家可以脫下口罩呼吸新鮮空氣了,等武漢的櫻花開了,說不定媽媽就能見到鐘南山院士,給你要張簽名啦!”林燕梅在電話里對著兒子許諾道。
(圖由受訪者提供)
責任編輯:鄭力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