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市以“四抓四帶”推動黨員干部黨史學習教育全覆蓋
示范引領 領域覆蓋 全民參與 學做結合
寧德網(wǎng)消息(記者 陳薇)10月15日,紅色文化題材微電影《英雄凌福順》在周寧縣鯉魚溪景區(qū)順利開機。這是周寧縣大力挖掘紅色資源,創(chuàng)新載體,用“活”紅色資源,不斷為黨史學習教育注入強勁動力的又一“力作”。
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,我市充分發(fā)揮政治地理優(yōu)勢、革命傳統(tǒng)優(yōu)勢和紅色資源優(yōu)勢,突出示范引領、領域覆蓋、全民參與和學做結合四個重點,創(chuàng)新深化學習教育方式方法,推動黨員干部黨史學習教育全覆蓋見成效。
抓少數(shù)帶多數(shù),示范樹起“風向標”。我市堅持抓住各級黨委(黨組)和領導干部“關鍵少數(shù)”,以上率下抓部署促落實,帶動各級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。壓實各級黨委(黨組)主體責任,把學習教育納入全市2021年度重點工作績效考評的重要指標,開展情況作為平時、年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檢查、各級巡察的“硬指標”,并建立重點工作調度、季度推進會、半年匯報總結三項制度,促使各級黨委(黨組)把主體責任扛起來。注重把學習教育作為干部學習必修課,結合舉辦的全市干部主體班和“八個專題”培訓班,在市、縣黨校重點開設“黨史教育”系列相關課程,開展領導干部黨史學習教育內(nèi)容測試,以更加扎實的學習基礎,示范帶動黨員群眾的學習教育。
抓領域帶全域,創(chuàng)新推動“全覆蓋”。根據(jù)學校、機關、企業(yè)等5個重點領域黨員干部實際,我市研究制定分類學習教育措施,成立10個市級巡回指導組,及時總結宣傳好經(jīng)驗、好做法、好成效,防止“一刀切”“一般粗”。創(chuàng)新學習教育形式載體,針對干部黨員,組織開展“萬名黨員學黨史”知識競賽、千名黨組織書記微黨課大賽;針對青年黨員和學校黨員推出“學精髓、傳金句”“閩東紅旗譜”系列海報、“閩東紅故事”系列作品,開展“學黨史、強信念、跟黨走”主題宣講直播活動,在各類學校開展征文、經(jīng)典誦讀、講故事演講比賽等活動;針對普通黨員群眾,通過燈謎黨課、觀影黨課、音樂微黨課等文藝形式,講好黨史故事,傳承紅色基因。
抓融入帶深入,全程提升“參與度”。我市突出學習教育陣地打造,從新思想實踐示范基地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、紅色革命教育基地中,遴選45個市級黨史學習教育學習基地,精心編制10條不同主題紅色教育路線,把課堂搬到黨員群眾身邊,身臨其中接受教育。突出學習教育資源聯(lián)網(wǎng),以“學習大軍”“新寧德”、市縣融媒體等網(wǎng)絡宣傳矩陣平臺,設立“黨史展示館”“紅色文化VR體驗館”“干部課堂”“云上黨校”,增強黨員干部學習吸引力,營造學習氛圍。突出學習教育送學進腦,圍繞閩東革命題材編寫百篇黨史故事,創(chuàng)作《畬嫂》《激戰(zhàn)蒼穹》《鸞峰橋》舞臺劇,展播《紅色閩東行》《山海的交響》專題電視片,通過主題報告、微型展覽、音像宣傳等多種生動豐富的形式,送黨史入機關、校園、軍營、企業(yè)、社區(qū)、農(nóng)村、網(wǎng)絡。
抓結合帶落實,確保學做“兩推進”。堅持把學習教育同改革發(fā)展穩(wěn)定結合起來,繼承發(fā)揚馬上就辦、真抓實干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普遍開展“我是黨員、我在行動”系列主題活動,在學校、機關、企業(yè)等5個重點領域分別實施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“我為企業(yè)發(fā)展獻一策”“服務跨越趕超,優(yōu)化營商環(huán)境”等差異化、能操作的具體要求和實踐載體,推動黨員干部立足崗位著力解決基層和群眾“急難愁盼”的問題。推行干部駐村、駐廠、駐項目制度和“蹲點手記”“民情日記”制度,市委主要領導把基礎最薄弱的邊遠鄉(xiāng)村作為調研重點,市縣鄉(xiāng)三級領導干部走訪轄區(qū)所有薄弱村、困難戶和重點、小微企業(yè),結合開展調查研究、征求意見、走訪慰問、宣講新思想、宣傳“四史”。注重開門搞學習教育,各級黨組織通過召開座談會、個別訪談、隨機走訪、實地接訪等“面對面聽”,設立意見箱、書面征詢、問卷調查、新媒體留言等“背靠背征”,主動上門找群眾找企業(yè)找部門,重點收集鄉(xiāng)村振興、基層治理、城市建設、服務群眾等十大領域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困難問題,梳理形成2021年市級33個為民辦實事項目。
責任編輯:陳秋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