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免费看少妇喷水高潮,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人成在线,免费国产2021一区,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

<ol id="korfq"><nobr id="korfq"><kbd id="korfq"></kbd></nobr></ol>
    1. <s id="korfq"></s>
      <mark id="korfq"><thead id="korfq"><input id="korfq"></input></thead></mark>
      首頁 縣市頻道 屏南新聞

      屏南雙溪元宵燈會:一席民俗盛宴

      2016-03-03 10:02 來源:寧德網(wǎng) 陳孝眷 張尚瑤 

      寧德網(wǎng)消息(陳孝眷 張尚瑤)新年新春新愿景,古城古街古民俗。2月22日,時值農歷正月十五,屏南縣雙溪古鎮(zhèn)大街小巷處處彩帶飄揚、燈籠高掛,一派節(jié)日喜慶氣氛,一年一度的民俗盛會——雙溪元宵燈會即將隆重登場。因其獨特魅力,燈會吸引來自十里八村的數(shù)千名群眾紛涌而至,一時人聲鼎沸,熱鬧非凡。

      數(shù)百年來,這里的百姓一直用一顆顆滿懷熱忱的心和虔誠的信仰,以他們古樸的表達方式,祈盼新年的“五谷豐登”“風調雨順”。

      “雙溪元宵燈會歷史悠久,起源于民間信仰與宗族祭祀活動,最早于北宋時期就有香亭迎神、火龍祀福、城隍巡游等活動,現(xiàn)在更是入選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在雙溪燈會上,不僅能看到制作精美的花燈,還有國家級‘非遺’鐵枝表演、全國少有的舞香火龍、舞獅子等民間絕活,還能聆聽到來自宋朝的鼓亭音樂。”已經組織燈會幾十年的陸修干如數(shù)家珍地介紹道。

      而此時,古鎮(zhèn)的街頭巷尾,小孩們歡快地相互追逐、玩耍,隨處可見為晚上的燈會表演而緊張忙碌著的人們,耳邊不時傳來陣陣爆竹聲,這既表示著某個團隊準備就緒的信號,更是盛會即將到來的序曲。

      夜幕終于降臨,頭排燈、香火龍、鐵枝、獅隊、花燈、鼓亭,千米的踩街長隊在眾人的期盼中緩緩走來。

      “風調雨順、國泰民安”,走在隊伍最前頭的筒燈燈隊,在鑼鼓聲的映襯中盡顯莊嚴肅穆,也是在向世人宣告這是一場祈福求平安的盛會。

      緊隨而來的,是長達36米、吞吐著龍珠的香火龍,伴隨著鑼聲鼓響,游龍上下翻騰、左右回旋,猶如巨龍出海,威風八面。而這威猛的香火龍,卻只是在一根約30公分粗的大草繩上以稻草所編織,再插上兩萬多枝的香火而成了“香火龍”,且需八、九十名壯年輪流配合舞動。因地制宜的取材,獨具特色的設計,無不體現(xiàn)著古鎮(zhèn)人民的智慧。此刻,香火星光閃閃,煙霧繚繞,檀香彌漫,在元宵燈會夜色烘托下,游龍更是栩栩如生。

      剛見證了龍的威猛,又來感受獅的雄風。雙溪的獅,高大威猛,據(jù)說它有中原文化的血統(tǒng),也有閩越文化的影子,融合南北文化,獨具特色,自明朝以來代代相傳。自舊時起,古鎮(zhèn)就分東、南、西、北四大城門而各奉一獅,每次亮相,暗地里都是互相較量,必各自拿出看家本領,齜牙眨眼、跳竄躍吼間一比高下,靈活、生動的舞獅表演,讓孩子們心頭樂開了花,更是引來陣陣喝彩。

      “快看,鐵枝表演來了。”正當人們還沉浸在剛才的熱鬧和歡騰之際,緩緩駛來的彩枰車隊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。只見花車上幾名十來歲的孩童,一副古典裝扮,或執(zhí)筆,或彈琴,或作揖,端坐于數(shù)枝細鐵枝之上,神情自然,而這古老的鐵枝技藝在現(xiàn)代燈光的映襯下,盡顯高雅柔情。

      未見鼓身,但聞鼓響。在一陣古典音樂的伴奏下,一座流光溢彩的亭子在人們的注視下悠然而來,原來鼓聲的奧妙正在其中,這就是全國少有的鼓亭音樂。一群身著漢裝,手持中國傳統(tǒng)古樂器的隊伍,圍繞鼓亭左右,奏出一曲曲悠揚的古樂,令人仿佛穿越歷史時空,瞬間來到那久遠的古代。

      正當人們沉浸于美妙的古樂時,一隊花燈走來,不由得令人眼前一亮。在形式各異、多姿多彩的花燈中,“公生明 廉生威”“防微杜漸 警鐘長鳴”等字樣的花燈格外引人注目。原來,今年的元宵燈會,組織者特地將廉政元素融入其中,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弘揚廉政文化,傳統(tǒng)的燈會與當代廉政文化碰撞出了別樣的火花,讓人耳目一新。

      在滿天煙火的映襯下,在人們的祈盼中,這千米的踩街長隊,就這樣巡過千家萬戶,帶上眾人的虔誠祈愿,沿著古街老巷,浩蕩前行。

      然而,美好的時光總是悄悄流逝,精彩紛呈的表演足以令人回味無窮,置身于煙花古樂中的人們更是意猶未盡。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民俗盛宴中,幸福的笑容映襯在每個人的臉上,老者、孩童,表演者、游客,所有人都是參與者、見證人。而這,也使得這份古老的民俗文化得以代代傳承,經久不衰。

      責任編輯:吳圣錦





      返回首頁
      相關新聞
      返回頂部
      寧德網(wǎng)簡介 版權聲明 聯(lián)系我們 加入我們

      寧德網(wǎng) 版權所有,未經寧德網(wǎng)書面特別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

      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3512014001 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號:1309374

      廣告聯(lián)系:0593-2831322 職業(yè)道德監(jiān)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新聞熱線:0593-2876799

      寧德市新媒體網(wǎng)絡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:寧德市蕉城區(qū)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

      閩ICP備09016467號-17 網(wǎng)絡舉報監(jiān)督專區(q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