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紅糖”村的甜美年景
寧德網消息(鄭望)紅糖是福安市民春節(jié)必備食品之一,福安傳統(tǒng)的年糕、米稜、糌豆等小吃都與紅糖密不可分。眼下,素以“紅糖村”聞名的城陽鎮(zhèn)化蛟村,又到一年榨糖季,正抓緊生產紅糖供應節(jié)日市場。
春節(jié)臨近,我們慕名來到化蛟村。遠遠望去,只見糖蔗基地挺立著密密麻麻的甘蔗林。蔗農在地里收割甘蔗,準備送往制糖廠榨汁制糖。
據《福安縣志》記載,福安明朝就種植甘蔗,是閩東最大的甘蔗產區(qū)。最盛時,全市共有甘蔗面積約2萬畝,年產量約5萬噸。離城區(qū)8公里的化蛟村,俗稱“瀨兜”,是一個種蔗、制糖歷史悠久的村落。上世紀70年代以來,化蛟村進行了平整土地和筑路護堤,村莊周圍路、園、邊、角、岸、堤廣種蔗林、綠竹,不僅形成綠韻滿村的護溪屏障,還建成了300多畝綠竹經濟走廊、600多畝糖蔗基地。同時,承傳祖輩純手工制作紅糖的技藝,辦起紅糖“甜蜜的事業(yè)”。
一進化蛟村口,就聞到撲鼻而來的熬糖香味,“蔗寮”(制糖小作坊)里人來人往。在紅糖作坊內,榨糖機在隆隆作響,半透明的甘蔗汁被倒入大鍋內煮沸去渣,糖汁中的水分揮發(fā),呈深褐的糖汁被不斷攪拌,空氣中彌漫著甜淳的蔗香。據制糖師傅卓立云介紹,清末時村里就有土榨坊古法制糖。所謂古法是將原生態(tài)古老品種“白矛蔗”(福安方言)經過碾壓出汁水,緊接著,通過管道將甘蔗汁輸送到鐵鍋中,用大火將甘蔗中多余氣泡和雜質去除。再以小火熬煮5至6小時,不斷攪拌讓水分慢慢地蒸發(fā)掉,使糖的濃度逐漸增高,高濃度的糖漿在冷卻后會凝固成為固體塊狀的粗糖,也就是紅糖磚,這樣的傳統(tǒng)做法保持了甘蔗原本的營養(yǎng),同時也使紅糖帶有一股類似焦糖的特殊風味。卓立云說,傳統(tǒng)古法制作紅糖的工藝主要有榨糖、熬糖、起糖、攪拌冷卻和切塊、包裝等六道,其中熬糖過程至關重要,需要進行6大工序,4個小時。“制作紅糖看似簡單,其實非常講究技術,打甘蔗汁、沉淀去質、煮沸去質、熬制、冷卻,這么多道工序沒有幾十年的技術沉淀,是做不出色靚味美的紅糖。”此外,一個好的制糖師傅最關鍵是在于他對火候的掌握。“每一口鐵鍋就是熬糖的一道工序,榨汁、開泡、趕水、過濾、搖瓢、打沙、成型在不同的鍋中連環(huán)。從稀到濃,每鍋蔗汁呈現出次第不一的琥珀色。”
現在,手工制作的紅糖漸漸被工業(yè)化生產的紅糖取代。然而,這小小的一方板糖所承載的文化和有關年節(jié)的溫馨回憶是永遠不會過時的。如今,雖然古法制糖的價格高,但福安人還是對古法紅糖趨之若鶩。
在化蛟村,村里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甘蔗。甘蔗種植業(yè)所需人力少、成本低,農戶從地里收割以后直接賣給制糖作坊,節(jié)省運輸成本,提高經濟效益。“我家今年種了5畝甘蔗,都運到這里來賣,省時省力,算下來我都掙了5萬多元。加上我在這作坊里打工,一天的工錢是150元,這比外出打工收入高,還能照顧家里。”化蛟村村民卓興芬算著近年甘蔗收入高興地說。“今年全村種植500多畝甘蔗,產值可達700多萬元。”化蛟村支部書記劉豐說。
“100公斤甘蔗可生產8公斤糖,現在,我們每天銷售350公斤糖,一天就要消耗近萬斤的甘蔗,被榨干的甘蔗渣可以作為農戶養(yǎng)殖牛羊的飼料,曬干后也可作制糖的燃料,循環(huán)使用節(jié)約了成本。”卓立云告訴筆者。
種蔗制糖成為化蛟村民一項“甜蜜的事業(yè)”。紅糖寄托了人們對甜蜜幸福生活的向往。近幾年,隨著福安紅糖作坊的興起,帶動了農戶增收致富。許多糖坊還采用“農戶+基地+合作社+工廠”運作模式,統(tǒng)一包裝,使產品質量向高端化方向發(fā)展,拓寬銷售渠道,提高蔗農種植甘蔗的積極性。化蛟在改善傳統(tǒng)“蔗寮”粗制環(huán)境的同時,保留了古法制作紅糖工藝,結合電商線上線下經營,所產的姜母糖、麥芽糖、紅糖等純手工制作系列紅糖暢銷市場。2017年,化蛟村紅糖業(yè)產值達700多萬元?;源暹€投入240萬元資金完成洋上、坂頭自然村道路硬化,建起了花卉產業(yè)園和開心農場……
紅糖寄托著人們回家過年的甜蜜回憶。每年農歷十一月,甘蔗豐收,進入榨糖季節(jié),化蛟金黃色紅糖觀光旅游業(yè)風生水起。以紅糖為“媒”,經濟唱“戲”,化蛟村紅糖文化旅游節(jié)甜蜜舉行。古法榨糖的糖寮,匯集了紅糖紗米糕、紅糖養(yǎng)生糖等特色小吃,讓人大飽了口福。游客們邊吃邊看邊玩,興致勃勃體驗著紅糖傳統(tǒng)文化的獨特魅力,整個活動現場充滿著“提前過年”的節(jié)日氣氛。春節(jié)臨近,村里完成沿岸綠地廣場,花草裝飾“甜美鄉(xiāng)村”的標志鑲嵌在村前大堤前。還請來廈門美術學院的學生為村莊繪上了40面藝術墻,竹子、樹木,可愛有趣的卡通漫壁畫,充滿濃郁的年文化氣息。“蔗”里“甜美鄉(xiāng)村”的豐收年景,格外引人注目。
責任編輯:卓金芳